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已经有很常的历史了,2016年1月31号是第63个世界麻风病日。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,是“世界防治麻风病日”。那么世界麻风病日的来源是怎样的呢?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!
世界麻风病日的来源
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,是“世界防治麻风病日”。这是1954年由法国人发起,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,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,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,获得更多的权利。
1954年,法国慈善家佛勒豪律师,为唤起人们宽容地对待麻风病人,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由,鼓励和帮助他们得到与其他病人一样的治疗和生活,在巴黎发起建立“国际麻风节”(每年元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天),目的是让全世界了解麻风是可以治愈的,过去恐惧和歧视麻风的现象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,呼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。他孜孜不倦地进行32次环球旅行,访问过5大洲102个国家,以其满腔的热情、伟大的同情心和能言善辩的口才,向各国首脑、企业家及民众进行游说,鼓励人们为麻风病人做些事情,敦促政府付诸实施.。1966年起又先后倡导成立欧洲麻风救济会联合会(ELEP)及国际麻风救济会联合会(ILEP)。
一年一度的国际麻风节,由国际麻风救济会联合会的成员国组织,很快得到全世界人们的拥护和政府的认可和响应。全世界至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庆祝活动,从而成为全球性的节日。2005年1月30日将是第52届国际麻风节。1987年11月27日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决定:自1988年起“国际麻风节”也作为“中国麻风节”。1996年卫生部下文称之为“世界防治麻风病日”,并每年发布中国的主题,各地都广泛开展了保持麻风防治及关心麻风病人的庆祝活动。
中国于1988年开始进行“世界防治麻风病日”自上而下的、全国性的宣传、科普活动,目的是普及麻风防治知识,消除麻风恐怖和歧视,吸引社会各界关心和参加消灭麻风的事业,对在中国消灭麻风病的伟大事业起促进作用。
2016年的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是一月三十一号(1月31号),星期天。
国际麻风节活动主题
2000年:消灭麻风病----新世纪使命
2001年:麻风防治与康复--全社会的责任
2002年:防治麻风病,社会献爱心
2003年:积极防治麻风,关爱畸残病人
2004年:防治麻风病,关爱麻风病人
2005年:持续控制,共享文明
2006年:情系麻风病患者,温暖困难群体
2007年:消除麻风歧视,共建和谐社会
2008年:消除麻风歧视,共建和谐社会
2009年:关爱麻风患者,共享和谐家园
2010年:消除麻风歧视,共享和谐文明
2011年:消除麻风歧视,共享和谐文明
2012年:加速行动,消除麻风危害
2013年:加速行动,消除麻风危害
2014年:加速行动,消除麻风危害
2015年:加速行动,消除麻风危害
2016年世界麻风病日活动主题:加速行动,消除麻风危害
麻风病的危害有哪些
“原发”性损害
是指由麻风菌直接导致的各种各样的皮损和周围神经损伤。皮损可以是一处或多处,通常其颜色均较周围的正常皮肤浅一些,有时这些损害也可以是淡红或铜色的。以斑诊、丘诊、斑块、弥漫浸润、结节、溃疡为常见。神经损伤如爪形手、腕下垂、足下垂等。
麻风皮损大多数缓慢发生、发展,但以反应形式为首发症状者也因麻风病人机体免疫力不一,发病后临床表现各异,一般分为结核样型麻风、界线类麻风。多数皮损麻木无汗,但少数有痒感或奇痒。并伴有感觉障碍:感觉丧失是麻风病的典型特点,皮肤损害处可显示不同程度的温觉、痛觉等感觉障碍。
麻风菌抗原诱导的免疫反应性损害
是指麻风菌在体内死亡后会释放抗原,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,如麻风结节性红斑、虹膜睫状体炎和神经炎等。这些表现一般出现在皮肤和周围神经损害之前,但有时也可发生较早,成为首发和突出表现,常引起误诊。请您注意对皮肤和周围神经检查,可疑时请转有关专科医生协助诊断。
神经损伤
主要见于周围神经干,表现为皮肤的感觉障碍和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变的软弱无力。周围神经损害后的并发症:如手足麻木、无汗,晚期可出现皲裂、溃疡,甚至骨和组织吸收。
以上表现可相互重叠和交叉,一般病期越短,神经损害的可能性越小,因此,早期诊断和治疗,对预防畸残有重要意义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,切断传染途径,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,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,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、消灭麻风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