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中老年人由于机体形态与功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,对于食物营养的需要有其特殊的要求,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就应供给合宜的平衡膳食,营养平衡对于维持中老年人的健康长寿起着重要作用。生活中,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或者肠胃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,或是吃煮得比较烂的菜等,这真的是健康吗?今天小编盘点一些老人常见的饮食误区,作为子女的你们,一定要了解哦。
老人饮食误区一:长期吃粥
老年人患牙病多,牙齿缺损者常见,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,也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用吃药粥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。据观察,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,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,如果吃粥的量过多,难以很快排空,会感到胃部不适;以同样体积的粥和米饭相比,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,如果长期吃粥,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不够人体的生理需要,难免入不敷出。
所以,吃粥和吃药粥虽是养生一法,但不是人人皆宜,除非是身体很虚弱,或是治病需要。老年人患牙病应积极治疗,应镶牙补牙。饭不妨烧得烂些,也可吃面条,长期吃粥并不适宜。
老人饮食误区二:吃的菜煮太烂
生活中,不少老人喜欢先将蔬菜焯一遍,然后就放水里长时间煮,做成菠菜汤,白菜汤什么的。其实这就将蔬菜中不少水溶性的维生素都给煮没了,吃到最后就是吃了点纤维,没有什么营养价值。所以,老人们最好别用“烂菜汤”式做法。“先洗后切,急火快炒,多吃凉拌,品种多样,颜色选深。”是老人做蔬菜的20字要诀。
老人饮食误区三:钙补得越多越好
许多老人误认为,钙补得越多,吸收得也越多,形成的骨骼就越多,其实不是这样。通常,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,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,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,反而会引起并发症,危害老人健康。
钙是这样被人吸收的:钙经胃肠吸收,进入血液,形成血钙(即血液中钙的含量),再通过骨代谢,把血钙进行钙盐沉积,形成骨骼。不是说钙吃得越多,形成的骨骼就越多。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,过多或过少都不行。过量补钙,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,可导致高钙血症,并会引起并发症,比如肾结石、血管钙化等。
老人饮食误区四:经常吃不加热、或热不透的剩饭剩菜
饭菜里的各种营养素都会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而逐渐损失,时间越长,损失越多。相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而言,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损失相对少些,但长时间存放的饭菜,还是要防止蛋白质发生变质,脂肪发生酸败,碳水化合物发生霉变。
另外,剩饭菜产生亚硝胺几率也会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,如果吃时再不热透,还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,引发胃肠疾病。老年人肠胃功能比较脆弱,尽量不吃剩饭菜。
老人饮食误区五:吃饭越清淡越好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很多人也患上了富贵病,因此也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饮食清淡,这样的想法虽然没有错,但是也不能太过极端,吃素也不能一点荤菜都不吃,也是需要适当的吃一些荤菜的,营养专家提醒老年朋友,饮食应荤素搭配,不偏重于荤也不偏向于素。样样都吃一点,这才是人体收支平衡的最佳状态。
温馨提示: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,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,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,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。
中老年人合理的膳食原则:
1、热量适宜,以能维持标准体重为宜。
2、膳食中的蛋白质质量要高、数量适宜。每日应饮奶250毫升,适量的禽、鱼、瘦肉及豆制品,及少量的蛋类。
3、动物脂肪要少,尽量选用植物油。
4、供给充足的水果(每日100~200克)、蔬菜(每日400~500克)。
5、经常能食用一些坚果类、菌藻、粗粮、杂粮。
6、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8克以下。
中老年人应如何预防缺钙
随着年龄的增长,老年人的体力活动逐渐减少,吸收钙的能力也随之降低,如果膳食中钙供给不足容易造成骨质疏松。一般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。轻度的骨质疏松,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不易察觉,严重者则出现腰背酸痛,身体活动受限、驼背、甚至发生自发性骨折。
正常的中老年人每日大约需要钙1000毫克。奶和奶制品是膳食中钙的最好来源,这不仅因为奶中钙的含量高,而且钙、磷比例适宜,还含有可观的矿物质、乳糖及强化到奶中的维生素D,有利于钙的吸收。奶类是中老年人最理想的食品。除此之外,虾皮、河蚌、蛋黄、酥鱼、骨粉、海带、芝麻酱、各种深绿色叶菜类蔬菜、大豆及豆制品含钙也很丰富。所以,中老年人为预防缺钙应保证膳食中钙质供给充足,只要注意摄入一定量的牛奶、豆类及含钙丰富的食品,并能经常晒晒太阳就基本上能满足身体的需要。如果不饮奶类,膳食中钙的供给可能不足,则需补充钙制剂。
多吃蔬菜降血压
大家都知道、嗜酒和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,医生也劝人们多吃蔬菜少吃脂肪以预防高血压。但是系统地研究饮食类型与血压的关系的并不多见。最近美国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报道了一项临床研究,系统地观察了饮食对血压的影响。459名成年人参加了研究。最先让他们饮食少蔬菜水果和等于普通美国人的平均量的脂肪共3国,然后将他们分为3组。一组继续按上述的饮食,另一组则增加蔬菜水果,第三组是增加蔬菜水果和减少脂肪含量,再观察8周。结果表明,多吃蔬菜水果就可使血压下降,如果再加上低脂肪饮食就可使血压进一步下降,尤其是有轻度高血压的病人,血压下降更明显。因此,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脂肪是预血压的简单方便而有效的方法。
吃柿子不宜过量
秋天,黄橙橙的柿子上市,惹人喜爱。
柿子,营养丰富,它不仅是味美的果品,还是一种良好的药材。中医认为柿子具有清热,润肺,止渴作用。但柿子不能吃得过多,如果贪食过量,就有可能产生胃柿石。
胃柿石形成的原因,是因为支子里的柿胶酚与胃酸作用,即会变成一种甚为粘稠的胶状物,它可以把植物的纤维和籽等胶合在一起,形成“植物球”,常可造成人胃粘膜的糜烂,溃疡,甚至出血。患病后,常有剧烈的腹痛,恶心,呕吐,厌食等症状。
那么,怎样才能避免胃柿石的发生呢?由于未成熟的柿子含有大量的柿鞣酸,因此,生柿子不能吃,吃柿子一定要吃熟透红色经过脱色的柿子。每次吃柿子不能吃得过多,空腹时更不宜吃柿子。另外,柿子所含的单宁酸和铁结合,会防碍铁的吸收,所以贫血的人,以少食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