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报记者 于伶娜)国有大疫,四万医者逆行,乐平市中医医院也由舒思锋、徐海丰、吴衍钧、胡庆花组成乐平市抗击新冠肺炎医疗队前往新余支援抗疫,四人分别是70、80、90后,中国三代人的精神与勇气在这支抗疫小分队中得到彰显。
如今,四位抗疫英雄经过集中医学观察和休整,在鲜花和掌声中平安回家。近期,本报记者在乐平市中医医院见到了已经回归岗位的他们,回顾那难忘的十几天,他们纷纷表示:“经过这次前线战疫,自己受到了更多磨炼,专业技能也有所提升。”
乐平市中医医院急诊应急防保科主任、副主任医师舒思锋是乐平中医院援助新余医疗队队长,1975年生,他的工作总是与突发事件联系在一起,因此有了遇事冷静、乐观的职业性格。当乐平市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时,曾请他参与会诊,面对突如其来的感染,舒思锋不惧不畏,以其专业的医疗手段作出判断。
有了这次“偶遇”,在得知新余市已确诊130位感染者,急需医疗队支持时,他觉得自己更应该冲在前面,毅然报名参加并被选为队长,与吴衍钧、胡庆花一起援助新余渝州医院,负责20位确诊病人的治疗与护理工作。
每天都要穿着三层隔离防护服,戴上两层口罩和手套,加上厚重的护目镜,才能将病毒隔绝。由于物资紧缺和穿脱不便,他们在工作时间尽量不吃不喝不去厕所,只是在中午或晚间休息时,才能小心地脱下防护装备,洗澡后换上自己的衣物回宾馆休息。
为了让大家知道谁是谁,医护人员都会在隔离服上写上名字,以及一些加油、必胜的话,这些有趣的调侃,打破了隔离病房的沉闷,也为感染者带来希望。
心无旁骛、专心致志地对抗新冠病毒,虽身处险境,却乐在其中,舒思锋在每天带着微笑的查房,虽然看不见,但患者却能清楚地感受到他的专业与乐观,使病人有了精神支柱和战胜病毒的信心。
医疗队成员吴衍钧比舒思锋小一岁,是乐平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主治医师,也是从死神手中把病人往回拉的历害角色。“面对大灾大疫,重症医师没有后退的理由,必须上!”吴衍钧的话如千斤掷地。的确,他做到了。在新余渝州医院,他们负责的20位患者全部治愈。
前方的胜仗离不开后方的补给和支持,吴衍钧能全身心地投入抗疫,离不开政府和医院对大后方的关心与照顾,“出发前医院多方筹集了80套防护服,多次叮嘱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说,并且还去家中看望、慰问妻儿,把日用物资送到家里,免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。”从吴衍钧的话语中,我们听到了泱泱大国之于逆行勇士的贴心保障。
徐海丰,医疗队里唯一一个90后,当社会言论偏激地认为“90后是垮掉的一代”时,四万逆行者中却涌现出一大批充满社会责任感、使命感,有担当的90后。徐海丰在“出征”前怕母亲担心并没有告诉他,临走时母亲还没缓过来。他在前往新余的车上给自己买了两份保险,“不是不知道危险,而是明知道有危险还要往前冲。”这是一个90后的自白。
到了新余后,母亲才不断嘱咐他要保重身体。徐海丰没有和其他队员一起,而是分到了新余市人民医院,主管7名确诊病人,兼事疑似患者检查等工作。
景德镇市援助新余医疗队成员,乐平市中医医院重症科护士长、主管护师胡庆花是四人当中唯一的女性,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,这次“出征”她也丝毫没有犹豫,作为重症科的护士长,她每天都要面对生死,已然无惧,80后的她坦言,没能在2004年的非典时期做点什么,今天的新冠肺炎疫情自己一定要出一份力!
在新余渝州医院的隔离病房里,胡庆花除了要做好感染者的医疗护理,还要负责区域内的消杀工作。每天当她完成消杀,脱下厚厚的防护服,再摘下护目镜和防护口罩,前额和双颊都已勒出深深的印痕,汗水也早已湿透了衣衫。她却觉得这不算什么,“人生,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,只要走的方向正确,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……”2月21日,胡庆花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,和一张她高举V字手的背景照片,隔离服上写着“花爷加油!”
相信,这句“加油”是写给所有中国人的!
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,42000位向死而生的最美“逆行者”,在国家人民最需要的时候,他们冲出来、顶上去、豁出去,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击队。有了他们,我们坚信,终有一日,疫情散尽,国泰民安!